英國新聞房地產

政府倡改革買樓制度 望減成本縮短成交時間

據 BBC 昨日(10 月 6 日)報道,英國政府公布一項樓市改革建議,目的是減低買樓成本、縮短完成時間,並減少一半交易告吹的情況。根據建議,賣家和地產代理將須在放盤初期提供物業的重要資料,並可能引入具約束力的合約,防止雙方在臨近成交時退出。政府估計,首置買家平均可節省約 710 英鎊,交易時間可縮短四星期。業界普遍支持方向,但認為仍需進一步討論細節。

目前在英格蘭和威爾斯,買樓過程一般需時約半年,常出現文件處理慢、臨時被人出高價搶盤或交易連鎖中斷等問題。新方案將參考蘇格蘭制度,要求賣家及早提供樓宇狀況、租約開支等資料,並在較早階段簽訂具約束力的協議,令程序更透明及減少失敗風險。房屋事務部長 Miatta Fahnbulleh 表示,賣家預先安排驗樓,可讓買家一開始就掌握全部資料,避免重複檢查。政府期望這做法能令失敗交易減半,每年為經濟節省約 15 億英鎊,但相關罰則及執行細節仍未公布。

政府亦計劃為地產代理及處理買賣文件的專業人士制定行業守則,並比較他們的表現,方便買家選擇可靠服務。更多細節預料明年公布,並會納入整體房屋政策之中,包括興建 150 萬個新住宅。保守黨影子房屋事務發言人 Paul Holmes 指出,雖然支持簡化流程的方向,但擔心新制度或重蹈以往失敗的覆轍,令賣樓意欲下降。

房地產節目主持人 Kirstie Allsopp 表示,改革應同時照顧買家和賣家的需要,減少雙方臨時反悔的情況。不過,樓宇平台 OneDome 行政總裁 Babek Ismayil 認為,若賣家需花更多時間準備資料,反而可能延遲放盤,令市場供應減少。消息公布之際,保守黨亦在曼徹斯特黨大會上提出新稅務政策,計劃若重返執政,將向首次全職受僱的年輕人提供 5,000 英鎊稅務回扣,用作置業首期,資金則來自削減未來五年共 470 億英鎊的公共開支。

顯示更多

更多文章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Back to top button